希拉里:改变中美舒适度的政客_人民监督网 

希拉里:改变中美舒适度的政客

2015-04-14 14:20 来源于:互联网 | 作者:皇金 | 浏览:
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凭借家族先天的政治资本,以及其主政国务院和服务于国会期间在华府自由派、保守派中积累的政治人脉,极有可能战胜党内外对手,入主白宫

    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凭借家族先天的政治资本,以及其主政国务院和服务于国会期间在华府自由派、保守派中积累的政治人脉,极有可能战胜党内外对手,入主白宫,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性总统。作为同中共高层打过交道的强硬政客,希拉里宣布参选时称要做一名“斗士”。当然,按照语境,这里的斗士是为国内中产阶级而战的“斗士”。其实,在外交及国防层面,希拉里也充满“斗志”。在今后的竞选岁月里,希拉里肯定少不了对中国及中美关系的再定位。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希拉里的“知名”莫过于其担任国务卿期间频繁指责中国人权和一党体制,以及对抗中国核心利益。但是,从个人性格和领导风格来看,希拉里无论竞选还是当选,都会延续过往言行风格和对华激烈措词,让中美“不舒服”。但从民主党政府执政功绩和务实特点来看,这种不舒服应该是“阵痛式”的,中美关系不会像外界想象地那样,变得糟糕。

    希拉里曾是奥巴马第一个任期对华关系的掌舵人,给中美关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刺激。在担任国务卿4年间,她在人权、网络安全与自由、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贸易政策以及南海等领海争端和叙利亚危机等国际问题上多次发表针对中国的偏激言论。也正是在她的作用下,奥巴马所谓的“重返亚太”战略先后经历了“重返亚洲(back to Asia)、转向亚太(Pivot to Asia)、亚太再平衡(rebalanced Asia)、亚太全面再平衡”的一个过程。这四个过渡性阶段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奥巴马任内中美关系的温度变化或对抗程度,也见证了美国高层对双边关系的及时纠正。

    “重返亚洲”(2009年至2010年)在奥巴马上任伊始就被口号式地抛出,国际性宣传效果大。为了具体执行,希拉里担任国务卿后便首先访问了亚洲,宣布美国“回来了”(America is back)。在这一阶段,希拉里和她当时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负责策划入亚战略和对华关系。奥巴马当时对中国尚处于“学习”处理对华关系阶段。由于当时全球刚刚遭遇金融危机,他只将中国视为在气候变化、伊朗核问题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等方面的“合作对象”,仅此而已。  



2012年2月14日,习近平前往国务院会晤希拉里  

    “转向亚太”(2010年至2011年)的标志性事件是希拉里2010年在《外交政策》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America’s Pacific Century)的文章。“pivot”一词开始被外交官频繁使用。在此期间,中美在东海、南海和中东的“利益对抗”最为突出。在南海,希拉里2010年7月首次将南海定性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极力拉拢东盟或菲律宾等个别国家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在东海,希拉里借巩固盟邦和美国利益,暧昧地表态称钓鱼岛问题适用于《美日安全保障条约》第五条。在中东,借力当时多个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希拉里多次指摘中国一党体制,并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危机和中非关系上制造舆论,抹黑中国。这一时期,希拉里无论在国防还是外交,都表现出了极强的鹰派色彩。但由于中国的主动出击和战略部署,希拉里主导的对华围堵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增加了中美的摩擦和战略互疑。2012年中美权力更迭之际,白宫开始主导对华外交,积极构建中国新领导班子的良好关系。


责任编辑:rmjdw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人民监督网郑重提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发表评论
评论需登录会员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评论列表

编辑推荐


X
分享到微信

友情链接

央视网 凤凰网 财新网 金融时报 北京青年报 联合早报 新浪网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网 中央纪委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观察者 新京报 今日头条 腾讯网